查看原文
其他

为学生塑造16项成功习惯,让这所学校成为传奇 | 头条

黛安娜·塔文纳 新校长传媒 2021-12-23

 

  

比尔·盖茨、萨尔曼·可汗、人大附中校长刘小慧、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不约而同推荐一本书《准备》。这本书描述了一所名为萨米特中学的成长故事。
这所成立于2002年的美国学校,短短十几年已经发展到跨越两个州拥有11所学校,毕业生100%被大学录取,大学毕业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这还不算什么,更不可思议的是萨米特中学从不挑学生,它的学生里有曾经混过黑帮的,有患诵读障碍症的,有来自吸毒家庭的。
学校创办人黛安娜·塔文纳坚信成功不分人群,只要为每个人设定好目标,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潜能,为他们走入真实社会做好“准备”,那么成功就会自然而然。
萨米特中学的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在这本书里,塔文纳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方法的革新,一个个生动的校园故事和背后千锤百炼的方法模型。
本文,截取其中一段分享给读者,讲的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模型,在开学在即之时,特别适合做一个学年规划的参考。




自萨米特建校起,我每天都会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我是否想要在萨米特这样一所学校里上学?
我是否想要在这样一所学校里教书?
我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萨米特上学?


如果我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不是肯定的话,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会以此为标准来确保我们所建立的学校让学生和家长觉得是足够好的,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诚实的方法。但实际上,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来自我个人的直觉,是没办法被客观衡量的。


良好的习惯、求知欲、通用的技能和对未来的规划这四点,对于孩子们未来是否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且能被衡量的标准。它们是我们在GPS中设置的“目的地”。这也让我们能够判断,孩子们是否为步入成年人的社会、大学毕业,并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做好了真正的准备。这就是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


我们先来谈谈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成功的习惯


萨米特刚刚成立一年,同事凯丽找到我说想要和我谈谈关于扎克的事。扎克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根据凯丽的说法,她的这门课扎克期末考试肯定是不及格了,我们应该及时通知他的父母,比如给他们寄一份扎克的学习进度报告。此前七年的教学生涯中,凯丽都是这么做的。


“现在还没到十一月,你怎么能确定扎克一定会不及格呢?”


凯丽相当肯定地说:“他在课堂上表现很差,笔记也不记,更别说回家写作业了。”实际上,那一整年时间里扎克从来没有写过作业,而他的家人也帮不上什么忙。但扎克在很多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出色,这令他的情况变得越发复杂。每当两人争论时,扎克的逻辑非常清晰,表达也毫无问题,甚至可以说是能言善辩。“他一点都没有学生该有的样子。”凯丽这样总结。


在凯丽看来,扎克和她之前在其他学校里教过的那两百个孩子没什么区别。她的教学工作原本就已经不堪重负了,你还能指望她有多余的精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吗?她能关注的只有眼前的事实:扎克根本就不好好学习,所以只能让他挂掉这门课。也许这会给扎克一点警醒,而且这样的话她能花更多的时间在那些用功的孩子身上。这种想法其实很好理解,大多数学校的老师也都是这么做的:我该教的都已经教了,学不学是你的事,我的职责已经尽到。


“你真的尝试过所有的办法了?”我问她,“好好问问你自己,你是不是真的都试过了?我们所有人是不是真的都试过了?我们要像其他学校那样吗,明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却还装作若无其事地给学生打个不及格了事?”


“好吧,我承认我可能做得还不够,但扎克他根本什么都不做!”凯丽恼羞成怒地说。


其实,我在问凯丽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也是在问我自己。我们都很清楚,如果给扎克打不及格意味着什么:他毕不了业,拿不到文凭。日后他很有可能没办法养活自己,只能随波逐流混天度日,也许还会去做危险的、犯法的事,最终等待着他的可能是牢狱之灾,也可能是死亡。听上去有些夸张,但我们都曾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


“你真的准备要给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判死刑吗?”


我能从凯丽的脸上看出我的这些话刺痛了她,我确实有些情绪失控,但有些话憋在心里实在不吐不快。“在这件事上,我们是不是真的用了心,想要去改变扎克的人生轨迹?还记得我们的承诺吗?”这不是说我个人希望——或者我应该——“拯救”扎克,这是萨米特的使命。萨米特的建校初衷从来就不是驾着一匹高头大马一路带着孩子们高歌猛进奔向光明的前程。这一点凯丽很清楚,我也很清楚,我们的目的是教会这些孩子掌控自己的人生,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


最终,她再次向我做出了承诺,我们决定放下成见,从长计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天的谈话和其后我们的几次交流和沟通,最终确立了学校的发展方向。过去的十六年间,我们一直遵循着这条道路,不断完善自身。凯丽列了一张清单,她想要尽可能地为扎克提供帮助,清单上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她在扎克身上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


但这么做其实是有问题的:一来,如果像扎克这样的孩子再多来几个,就算凯丽完全放弃自己的私人生活也应付不过来;其二,这对扎克本人的成长其实并没有太大帮助,如果他的下一个老师不能为他做到这种地步呢?其三,我不由得会联想到自身的经历,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我想要的并不是谁的拯救和帮助,我只想有人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我自己能行。也许扎克的想法和我一样。


因此,就算老师做得再多,那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学生能够自己找到答案。我们必须把培养孩子成功的习惯,和注重他们的学业成绩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




十六个学习模块


扎克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在萨米特,还有很多的学生有类似的情况,这让我们不得不慎重肩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职责。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的承诺,促使我们做了大量的功课,查找了很多资料,只为确认哪些具体的习惯有助于在当下和未来取得成功。


我们借鉴了布鲁克·斯坦福-布里扎德博士(Brooke Stafford Brizard)为儿童的转折点项目(Turnaround for Children)开发的“学习模块”的概念框架[插图],这个框架参考了几十年来教育和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精华,列出了十六个具体的技能,每一个技能都有助于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人生中取得成功,而且这些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并不断提高的。这十六个技能逐层递进,学生要先习得较为基础的技能,然后再去尝试掌握更加复杂的技能。学习模块是我们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教学工具,因为它将大量的概念和信息归纳总结成一张简单的图表,让人一目了然。



假设我们生存在一个理想的社会,整个金字塔结构的基底层所囊括的对他人的信赖、对压力的管理以及对自我的调节,这些人格方面的健全发展其实从幼年早期就开始了。当我们把基础打好之后,孩子们逐渐开始为上学做准备: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同他人进行交往,产生共情,并且具备较强的执行力,例如懂得做计划和制定目标。


这之后,孩子们开始不断加深对自我和学校的认知与理解,建立成长型思维和实现自我效能感,找到归属感,能够理解学校设立的目的所在。学习模块的倒数第二层注重的是毅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到达这一阶段之后,孩子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具备一定程度的适应性和能动性,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应对一些挑战(学术韧性)。


随着前四层要素的不断积累,我们终于来到了学习模块的最顶层,也就是自主性、好奇心和目标感。无论是在学校、在家里,还是在社区交往中,在不同的场合下能够灵活展现出这三种顶层特质的孩子无疑已经为步入成年人的社会做好了准备。


而我们真实生活的世界距离理想化效果相去甚远,并不是每一位萨米特的学生都具备了早期的学习技能。就拿扎克举例来说,出于一些复杂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他对学习毫无兴趣,也不理解上学的意义是什么。其他学生则从未体验过任何形式的信赖,或者自我认知能力较弱。通常来讲,就算我们很清楚某个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立即断定问题出在哪里,他们到底缺失了哪一方面的能力。而作为教职人员,借助学习模块有助于我们找到背后的症结。


当意识到让扎克挂科并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开始尝试找出他不做作业的原因。他对校园生活缺乏一种归属感,在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最先做的事就是给予他更多的关注。


哪怕他不信任我们,我们也绝不会放弃他。我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向他传递一种信息:我们希望他能够在萨米特念书,因为我们相信他,相信他有能力完成学业,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在旁边支持他。我们一点点“粉碎”了扎克的“期待”,并没有按照他预想中的方式给他打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样他就可以毫无心理压力地去玩游戏了。这可能是最简单的处理办法,他也已经习惯了被如此对待。但我们没有这样做,老师们都对他不离不弃,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鼓励他前进。我们的尝试奏效了,尽管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有时候也会弄巧成拙,但扎克最终顺利毕了业。我们对扎克的鼓励和支持从未间断,或许那时的某些做法称不上有系统性,但我们终将会做到。


众多研究已经证实,这十六种特质与成功密不可分,在人的一生中无数次需要用到,它们具有强大的力量,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上都适用。此外,这些特质之间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就拿自主性来说,萨米特学生自主学习的训练形成了闭环,你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这一过程实际上内化了执行力的培养(制定目标和做计划)。


当学生在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他们一边是在运用,一边也是在强化他们的执行力。再比如成长型思维这个特质,即相信一个人的才能是可以锻炼提高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对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周甚至是每一学期学习的反思正是在强化成长型思维这个习惯。诚然,不是每一位学生在开始训练自主学习时都已经具备了上述技能,但经过不断地反馈、训练和反思,他们终将掌握这一切。


而到了学习模块的最顶端,学生可以利用养成的这些习惯在不同的场合独立进行实践——不单单是在学校里。


试想一下,学生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家里经过无数次这样的训练:设定目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进行成果展示和反思(自主学习的一个完整循环),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假若他在本地的杂货店找了一份暑假兼职工作,每天补充货架、规整空手推车、打包商品,出于习惯,他同样也会将上述步骤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每天他来到杂货店,在老板吩咐之前就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会想办法更快捷有效地整理空手推车。他会尽全力确保每一位顾客的商品在打包时保持规整不杂乱,当结算完成时,顾客可以第一时间拎包就走。再对比一下那些没有老板的吩咐就只知道靠在收银台前偷懒或者四处闲逛的售货员,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想要雇用哪一种人?而作为家长,你又想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哪一种人?




给孩子赋能


多年来,为了培养每一位萨米特的学生具备上述十六种成功的特质,我们制定了一套又一套学习制度。在着手解决扎克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创立了强制性学习自习室(MASH),旨在划出特定的时间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执行力、学业韧性、自律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但好景不长,学生开始称其为“家庭作业的监牢”,而一旦得到这样的反馈,我们就意识到必须对现行制度做出改进。我们不断钻研各类研究成果和科学理念,同专家进行探讨,收集和分析数据,一步步优化学校的各项制度,收集反馈和数据,进行反思,然后周而复始——我们一路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毫无疑问,萨米特这些年来的发展经历了很多重大的转变。如今,老师留家庭作业的目的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哪里完成并不重要。而自主学习时间则用来培养扎克和其他学生所缺失的技能和习惯,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作为教育者,我们一直在迫使自己把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而真正需要学习的东西和过程定义得更清楚。唯有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才能切实地赋能于孩子,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所在。如果我能早点这么教导我自己的孩子就好了。



作者 | 黛安娜·塔文纳来源 | 书籍《准备》责编 | 王小波排版 | 又又

2594889720@qq.com

学习动力缺乏为何日益普遍,如何解决?

这位女校长彻底出名了!校长:带病工作的老师不值得表扬

• 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

▼ 点击 阅读原文 ,下载「新学习APP选座报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